2025年5月9-11日,人文学院院长彭福荣教授参加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五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暨“加快构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承办,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参会。
分组讨论中,彭福荣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民族史学科的建设历程与学术成就,推介了人文学院在乌江流域历史文化和中国土司问题研究、地方史志文献整理、历代移民与民族关系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彭福荣还分享了《清代土司地区赋税制度建立与调整》研究成果,认为历史时期我国西南等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带来先进生产工具、技术与适种作物的广泛传播,带动西南等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成改土归流发生和赋税制度变迁,形成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独特视角。
据悉,本次研讨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民族史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推动民族史学科发展、创新和转型,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体制创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进行积极探索。
(图/文:彭福荣|审核:邓清华|编发: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