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巴人故里”——全国多民族作家走进涪陵巴文化交流沙龙活动在重庆市涪陵区长涪汇·涪视界·多维空间举行。此次活动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与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主办,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承办,汇聚全国多民族知名作家与涪陵本地专家学者,围绕巴文化的历史内涵、现代表达及文学创作展开深入交流。人文学院院长彭福荣,专业教师梁平、龙吟娇、方曙兵及采石文学社学生代表参加交流沙龙活动。
此次文化沙龙主要分为两个环节:首先由本地专家进行巴文化讲解,随后开展作家与读者交流互动。在巴文化主题发言环节,涪陵区专家从不同维度对巴文化进行了系统解读。中国作协会员、市作协原副主席李世权带来《遥远的星辰——巴文化人物故事》主题发言,讲述了巴蔓子将军、巴寡妇清等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巴地先民的智慧与魄力。涪陵区作协主席、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烽以《巴文化与重庆人文精神》为题,界定巴文化的内涵范畴,结合涪陵文史考据成果,剖析巴文化中“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精神特质对重庆人文精神塑造的深远影响。涪陵区博物馆馆长周虹详细介绍了涪陵小田溪墓群历年考古发掘工作及文物抢救工程项目的情况,通过发掘出土的玉组佩、鸟形尊、金铜编钟、弩机、印章等文物,还原了巴国的礼乐文明与社会风貌。
问答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巴文化如何融入现代文学创作”及多种文体创作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李春雷,《文学自由谈》主编狄青,重庆市作协原主席冉冉,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专家张刚等作家就相关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彭福荣表示,涪陵是巴人立国的前哨,是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对研究巴人迁徙、巴国兴亡及巴文化流变具有重要价值。本次邀请当代知名作家到涪陵采风,共话巴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充分了解本地悠久深厚的枳巴文化底蕴,以文艺创作等创新性方式予以发掘、保护和传承,路径清晰,意义重大,效果可期。据悉,此次沙龙活动是“巴人故里”——全国多民族作家走进涪陵采风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活动后,作家们将深入涪陵各地,更全面地了解巴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为后续创作积累丰富素材,助力巴文化通过文学创作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
(来源:“民族文学”微信公众号|初审:陈梦萱,复审:王勇,终审:邓清华|编发:董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