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至20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疆吐鲁番举办,研讨会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市文物局、吐鲁番市文博院(博物馆)、吐鲁番学学会共同承办。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王晓晖教授应邀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以“打造吐鲁番学研究新高地:诠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主题,聚焦吐鲁番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贡献、丝路文明多元融汇、文物保护与传承等方向,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7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丝路明珠”,共话吐鲁番学研究新成果,共探丝路文化保护与发展新路径。研讨会设立考古文博、语言·宗教艺术、历史文献、文物保护4个分组,涵盖吐鲁番出土历史、宗教、语言文字资料所体现的中华文明元素等8个重点领域。参会阵容覆盖全球顶尖学术力量:国际方面,包含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等高校,以及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大英博物馆等科研机构;国内方面,集结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以及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

王晓晖教授以《农耕文明视域下的西州水事活动》为题,在历史文献组作了交流发言。文章通过对出土文书的探讨,指出从农耕文明审视唐代西州水事活动,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识水思水,丰富了知识价值体系,建水、治水、平水、扬水等活动表现了实践体系中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进一步指出农耕文明中政在养民、和谐共生、勤劳务实、天下一家等特质在西州水事活动中被放大。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前往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西旁景教遗址考察调研,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了学习交流,围绕遗址的价值和西旁景教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展开交流研讨。
(图/文:王晓晖|初审:陈梦萱,复审:王勇,终审:邓清华|编发:董佳琪)